池志澂: 百年前“台湾自由行”
池氏网推荐语:
浙江池氏当之无愧于“池氏望族”,人才辈出,曾经出现“池氏一门八武将”——清代池建功官至福建提督,从一品封疆大吏;
民国瑞安池志澂——‘东南第一笔’、治家严谨、精通中医、 乡人称颂!”;
……
池志澂-马知力画
池志徵介绍链接:
池氏名人:民国瑞安池志澂——“东南第一笔”、治家严谨、精通中医、 乡人称颂!
小传
池志澂(1854—1937),1854年11月11日(清咸丰四年)出生于瑞安;字云珊,晚号卧庐,家居瑞安城关虞池。
著有《秦淮湖舫录》、《游莫愁湖记》、《金陵西归日记》、《沪游梦影录》、《全台游记》,《番社记事》、《台湾雪鸿记》、《卧庐文集》等。曾主持《利济学堂报》杭州分馆;1933年,参加瓯风社,是《瓯风杂志》编辑之一。
少时天资聪慧,博学多才,在文学、书法、诗词、楹联、中医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。浙南书画界并以他为首,与孙诒泽、许苞、项廷珍为世人统称为“浙南四支笔”。
1875年开始为湖北布政使孙衣言幕僚。曾随孙衣言赴任江宁(注:清代为南京),孙锵鸣(注:孙衣言弟)在南京钟山书院执教,池亦前去攻读。
1892年曾在台湾任抚台文案。鸦片战争爆发前夕,回瑞安定居,以授徒为业,以书法会友。曾协助陈虬创办利济医学堂,并教授中医学。
池志澂的书法以颜体为宗,苍劲豪放,字迹庄严大度,达到炉火纯青、自成体势的境界。
1930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,他书写的条幅荣获书法展览优等奖,被誉为“东南第一笔”。
100多年前他从上海坐船去台湾,开始了头尾四年的台湾自由行。
头尾四年遍历山川
他叫池志澂(1852—1937),瑞安著名书法家。清光绪辛卯年(1891),他住在上海,“有同州友人备营北台,邀余同渡”,于是当年十月二十日,他以一介平民身份,随派任官职的友人东渡来台。在日后的《全台游记》中,他写道:“坐斯美轮船,廿一日过普陀山,廿二日远望鸡笼山(即基隆)。”就此开启台湾生活。“遂自北而南而东,三载之间,遍迹全台山川之扼要、人物之番昌、风俗时候之奇异,以及寮社险阻、民番杂处……”
百年后读到这样的话,真是感叹不已!限于当时交通条件,可以说池志澂去台湾基本是玩“户外”。不敢说前无古人,肯定是后无来者。如今我们再怎么自由行,也玩不到他这份上了。何况他还玩了这么久!
图片由平阳县图书馆提供
膜拜!
千里之行写成《全台游记》
池志澂,博学多才,在文学、书法、诗词、中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,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。1891年,他入台北府抚幕,其后曾受邀至火车站、商务局办事,也曾到台东统营刺史胡公传手下担任幕客,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,匆忙离台,返回内地。一年后中国战败、北洋水师全军覆没,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,就此台湾岛割让给日本,台湾日据时代开启,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,日本战败为止。
他的《全台游记》隶属“瓯风社刊”丛书,民国期间出版。全书仅11页,半页11行,每行25字,这样一算全文也就6000字出头。不过全书内容十分丰富,从行文上看,当是由作者本人的日记删削而成一卷。池志澂在书末感叹:“余此行,首尾越三年,计五百六十日。三府历其二州,一十二县过其八,越重溪十二,涉高山九重,雾涉奔沙者十数日,计行千二百里,亦平生未历之崎岖,然亦壮游也……”其间他肯定有返乡数次,不然三年不止五百六十天?远离故土,他对故乡的思念也每日俱增。有一次他到了屏东东港,在书中他写到:“东港水深二丈,商船便于出入,故繁盛焉。此地出蔗糖,多贩售我温、以港口与温对峙也……是日,适行李船到,丁哨官来见。午霁,步行海岸,见樯机数双,皆冉冉。欲我渐行,令人起乡思焉。”
这条信息还表明,早在100多年前,温州和台湾就已经有贸易往来了。
凶番与槟榔
四年前我曾随永嘉昆剧团首访台湾,在台北呆了一周;去年又骑单车环岛,对台湾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。环岛线路上有不少山路,如屏东到知本、宜兰到台北,颇有难度。而池志澂当时基本骑马,偶尔也坐轿子,物质补给更是匮乏。在知本时他写到:“二十里到知本营。有番兵四人适杀鹿刺血而饮。李哨官留余午饭,遂煨鹿脯以待。”有些山没有路,盗贼出没,只能攀援而上。他的朋友谭营官给派了两位番兵当其助手,走不动了,“命两番兵挟掖而行”。山里“烟雾淋漓,十步之外不见人,鹿啼猿吼,远近俱闻”。山里凶番还经常用枪箭杀人,“凶番往往匿此以枪矢杀人,月必数发。番兵过此,砲声不绝。屡以番语告人曰:‘隔隔莫’,又曰:‘麦溜溜’。隔隔莫,谓小心也;麦溜溜,谓快走也。”
台湾槟榔妹如今成了一个文化符号,百年前池志澂所见是这样的:“男女老幼喜嚼梹榔(槟榔),客来不奉茶,惟送梹榔。”但他似乎不是很喜欢这玩意:“台人于未熟,食其皮,合蛎房灰、浮留藤同嚼,可避瘴气。然三物合和,唾如脓血,亦恶习也。”不过他肯定是吃了不少,因为他爬山涉水,他的朋友欧君建议他含食。“此去二三里烟瘴甚厉,岁不见天日,六月非重棉不暖,公须含梹榔数口,以避氛焉”。
台南庙会与台北大稻埕
就城市开发而言,台南的历史比台北久远,因为它是台湾旧府城,如今台湾历史博物馆就设在台南。《全台游记》中写台南多于台北:“台南城大数倍台北,其街市之繁华,民居之稠密,说物之便宜,亦数倍之。”
在台南他还经历了一次当地庙会:“次早过南门外,路值土人迎大王神,金鼓震地,香烟属天。问之则曰‘大王池姓,闽赤岸人也,此间最著灵异’。余遂入庙展拜,慨想遗风。”在凤山县他也经历了一次庙会:“是日适市人迎会,蛮女頳衣红辫,满插香花,络绎不绝,亦趣观也。”
池志澂对城市发展前景也有自己独到看法,在参观游览了台北大稻埕之后,他做了如下判断:大稻埕在府城北门外,亦淡水大市镇,即前日鸡笼来,下东之地也。两街数百家皆茶庄。台北出产,以茶樟靛油煤为大宗,每岁出茶可二千万觔(斤),而乌龙为最佳,美国人喜之……他年台北大兴,其必先在此乎。”百年前有这样眼光,池志澂自然不是凡人。有兴趣的朋友,可以去看看今年刚出品的电影《大稻埕》。
来自:温州日报瓯网
精彩由您续写:
请关注“池氏网公众号”:ID:chiszqw
微信热线:hackchi;263656393
邮箱:hackchi@qq.com;263656393@qq.com
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:池春燕WX:xuyuanchiw